肝内胆管结石(肝内胆管结石:症状、发病原因、诊断与治疗)

shadudu 2023-08-12 19:13:40 9842次浏览

肝内胆管结石,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,指的是胆囊中的胆汁黏稠,因而在胆管中形成结石。胆管结石可分为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,其中胆管结石又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、肝外胆管结石和肝总胆管结石。

肝内胆管结石

肝内胆管结石是发生在肝内胆管中的结石,通常形成于肝内胆管的内膜上的胆管黏液引流异常、黏结、沉积等多种异常改变的基础上。

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症状是腹胀、上腹部隐痛,并伴有恶心、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。在疾病发展的晚期,可引发严重的并发症,如急性胆管炎、胆囊炎、胰腺炎等。

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,与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有所不同。除了饮食习惯、生活方式等常见因素外,还与遗传因素、胆管感染、免疫功能异常等相关。

肝内胆管结石的确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,如B超、CT、MRI等。此外,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。

对于无症状的肝内胆管结石,一般不需要治疗,但需定期随访。对于有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,需要积极治疗。目前,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、内镜取石、胆管引流术以及开腹手术取石等。

肝内胆管结石,预防肝内胆管结石的关键是合理饮食,避免高脂、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。此外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、积极处理心理压力以及规律运动都有助于预防肝内胆管结石。